終于如愿走進湖南省茶葉博物館,這個心儀已久的茶文化殿堂,做了茶博館的一名實習生。內心有一種歡欣的自豪感,但同時又有一種忐忑不安,因為中國茶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初來乍到,茶博館的小姐姐們可真的是太友好太熱情了,那種溫馨的甜蜜感簡直爆棚了。為了讓我快速適應茶博環境,她們給我推薦學習朱海燕教授的《中國茶道·禮儀之道》等著作。
翻開書頁,穿越千年的中國茶文化元素撲面而至。從茶禮儀概述、茶禮儀演變、個人茶禮儀、社交茶禮儀、儀式茶禮儀、特色茶禮儀到茶禮儀走向世界,讓我在茶禮儀的知識海洋里遨游。我還了解到了傳統禮儀的基本常識和茶禮儀的基本規范,也對與茶禮相關的茶葉、茶器、烹茶、儀容、言談等相應禮儀規范來了一次“親密接觸”,且對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文化的茶禮有了進一步認識。朱教授鮮活而跳躍的文字,不僅解析了傳統茶禮儀文化,而且還在充分展現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融入了新時代元素,令人引人入勝、受益匪淺。
特別是本書第二章之“茶禮儀演變”,朱教授引經據典,為我打開了一扇中國茶文化的千年歷史之門。書中講到兩晉南北朝時,不少政治家提出“以茶養廉”的方略,用以對抗當時的奢靡之風,對當今社會也有啟迪。彼時貴族聚斂成風,官吏乃至士人以夸豪斗富為美,“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于王者”。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做了“以茶為禮”的嘗試,南朝宋人何法盛撰寫的《晉中興書》中就記載了“以茶入宴”之事,這也是關于茶宴最早的歷史記載。
書中載:陸納為吳興太守時,衛軍謝安常欲詣納(拜訪陸納),納兄子俶怪納無所背,不敢問之,乃私蓄數十人饌,安既至,納所設唯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饈畢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清白的操守)?”
從“陸納仗侄”可知,茶自古以來就是清儉之人的標配,茶適用于“精行儉德”之人,在崇尚豪奢的兩晉,以茶入宴成為主人清白操守的象征……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今,我所做的工作雖然是很基礎的,但言行舉止均與中國茶文化息息相關。我要從基礎做起,從茶文化知識庫中去學習、去體會、去認知,面對機遇與挑戰,力爭做一名合格的茶博人。
【朱海燕簡介】朱海燕,茶學博士,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大益集團博士后,休斯頓大學訪問學者,兼職湖南省茶葉學會副秘書長。主編有《中國茶道》《中華茶禮儀》,皆入選“學習強國”平臺;出版有《中國茶美學研究——唐宋茶美學思想與當代茶美學建設》《明清茶美學研究》《中國茶道·禮儀之道》等8部專著,主持科研課題15項,發表研究論文40多篇,獲得發明專利2項,外觀專利4項;獲省級科技進步2項,省級教學成果1項,獲省級講課比賽等教學獎勵6項;獲得“優秀教師”、“中華優秀茶文化教師”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