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作為“食為天:中國飲食的文化傳統”工作坊活動的一部分,飲食文化專題組成員《形象史學》主編劉中玉、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宋學立、副主編安子毓,與沈冬梅、紀雪娟等一行蒞臨湖南省茶葉博物館調研。湖南省茶葉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重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湖南省茶葉博物館館長陳松長,湖南省茶葉博物館執行館長易蓉、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助理教授石瑊等一同調研并交流。
(專家及工作人員右起鄭秋潔、易蓉、安子毓、宋學立、陳松長、劉中玉、沈冬梅、紀雪娟、田彬彬、陳思佳)
飲食文化專題組一行先后參觀了湖南省茶葉博物館茶樹良種資源圃和茶葉文物展廳,詳細了解了茶葉種植栽培、湖湘茶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并對對省茶博館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茶文化研學板塊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評價。
座談會上,陳松長館長向嘉賓們介紹了茶博館的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他指出,如何建設和管理好二級館是茶博館當前的首要工作,主要抓好陳列展覽、推廣宣傳、文物收藏和學術研究發展四個板塊。易蓉執行館長向嘉賓們介紹了湖南省茶博館多年來發展的相關情況,并就現階段發展狀況與前景進行了匯報。她表示,茶博館需要茶學界、茶產業界、博物館界、文史界等多方位的助力,讓文化賦能產業,把茶產業真正做成文化產業、綠色生態產業、富民產業。會上,領導和專家們就茶博館的工作進行了系統指導。
劉中玉主編充分肯定了湖南省茶博館在傳承湖湘茶文化和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就湖南省茶博館的未來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術前沿要關注人民生活日用的飲食文化,要將茶文化回歸到大眾的生活里去研究;二是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廣要放在藝術教育的路徑上來進行,湖南省茶博館的茶藝展示就發揮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三是湘茶文化的研究要提升到湘文化研究的層面來開展;四是湘茶文化的提升要放在傳統文化現代化的時代高度上來加強。
沈冬梅研究員建議:首先,湖南省茶博館要從本省實際出發,深入挖掘更多茶文化,如益陽擂茶等;其次,博物館要創造條件,讓參觀者看到更多的代表性文物;第三,在茶藝方面,不一定要是非遺融入,但一定要是令人有眼前一亮且愉悅的感覺,要更具吸引力。
宋學立副主編指出,要放眼全球,取法世界著名博物館,學習他們的文物是怎么走出去,又是怎么引進來的。安子毓副主編與紀雪娟副研究員建議茶文化的普及不能只停留在宣傳茶文化層面,茶是重要的主題,但不是唯一的主題,要多元化宣傳;文創產品要多樣化,湖南是茶禪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可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還可與相關文化活動合作,如新書推介會的茶歇等等。石瑊助理教授分享了他參與“游牧計劃”活動的體驗,他認為湖南省茶博館也可舉辦茶文化的類似活動,真正讓學術走近大眾、走進生活。
飲食文化專題組一行表示,此次調研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湖南省茶博館的了解。長沙不僅是一座網紅城市,而且還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專題組今后將發揮協同研究的優勢,加強與茶博館的合作并提供相關學術支持,共同推動湘茶產業和茶文化的高質量發展。